發光螢幕早已與我們形影不離,它不只是接收溝通資訊的末端,更是重要的數碼物質,是連接物理身體、虛擬世界及數碼物質的重要媒介,讓人能投入及浸淫在瞬息萬變的資訊之海。
通過展現感官、故事和文化如何在現實空間及虛擬影像之結合中自我改造,此次展覽將會改變你對這三者在感性和理性上的理解。
洪強
洪強為是次展覽帶來數位媒體裝置作品《心經 × 穀雨》,《穀雨》系列透過紀錄花卉在高溫環境下瞬間變化的動態,凸出物質與大自然環境的相互關係及當中的二元觀點。擬人化的漢字以真實的互動感受回應周遭環境、人倫情感及大自然的恆常變化。
在本裝置中,《穀雨》及《心經》將互相回應「觀」及「照」的概念。連綿不斷的漢字經文在「觀」的同時,你會發現一切的閱讀經驗也「照」在鏡面之內,之外亦然!
洪譽豪
洪譽豪的創作主題緣於自身居住地的生命經驗,專注於在新媒體 情境中地理圖像於虛擬與現實的表現。
是次帶來沉浸式體驗作品《終端服務》,數位的連結早已如突觸 般反應在現實世界,人類的意識竄流於大街小巷。外送平台記錄的是指令化的身體行為,外送員在此系統下, 於現實世界中以數位代理人的身份勾勒出當代人類分身的神經網絡。
李嘉瑩
李嘉瑩是次為展覽帶來2件互動裝置。《想與你分享我的風景 03——葡磚》作品兩旁的葡磚花紋會隨臉部的運動而變化;中間的風景畫則會隨觀者臉部移動而形成海景,靜止時則形成山景。就像透過玻璃磚牆看事物,我們看到的只是外形,但看不到事實的本質。
《想與你分享我的風景 04——玻璃磚牆》作品中的風景,由面部追蹤技術形成,與人喜歡在鏡頭前尋找自己最佳角度去展示自我(如自拍)連結。隱藏自身、與風景融合,並與你分享,以此來呈現一種完美生活; 讓人產生焦慮、過份美化的生活假象。
周嘯虎
周嘯虎是中國動畫短片的先鋒人物,在影像和真實物體間創造出不同的圖像層次,成為他的標誌性風格。
是次為展覽帶來3D 動畫及 VR 體驗作品—《迷走花園》,從情報傳遞方式入手,進一步更新對資訊傳遞方式之變化歷史的理解,所謂「底層邏輯」是人們力不從心的控制欲和博弈的內在邏輯,一場與時間迷宮博弈的歷史,一場就各種權力關係成因的討論。假如「量子糾纏」的理論是一種解決方案,那所謂的第六感功能也是存在,儒學家王陽明印證了這種「心念在場的價值尋回」:「你未看此花時,此花與汝同歸於寂;你來看此花時,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......」
文志華
文志華是一位跨學科的藝術家和教育家,致力藝術與技術間的研 究。是次為展覽帶來數碼藝術作品《innerSelf_V.23》,資訊技術不斷發展,「多元化」成為我們生活中的普遍 現象。對他來說,現實由許多單獨部份組成,它不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。
他故意把支離破碎的圖案、記憶、色調和顏色、相關和脫節的內部結構、矛盾的形狀和線條...... 並置及結構成一個可以單獨或整體觀看的系列,以表達他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和文化的態度。
曹鴻傑
曹鴻傑的作品探索科技與人類體驗的交滙點,他擅長將虛擬和物理元素結合,創造獨特而身臨其境的環境體驗,吸引感官並挑戰我們對現實的看法。
是次帶來互動裝置《Matter Conversion》,通過利用計算機生成的演算法和程式,創建的互動式作品讓觀眾結合自己的圖像和音樂來參與創作。這讓我們探索現實與虛擬空間之間的相互作用。他期望能激發觀眾更深入地思考現實與虛擬空間之間的關係。
簡肇韜
簡肇韜是一位充滿熱誠的多媒體藝術家及教育工作者,專注互動 裝置和虛擬及擴增實境(VR / AR) 技術的前沿發展。
是次展出互動裝置作品—《數位自我的方面》是一次進入我們在線身份核心的旅程,探索我們選擇在虛擬世界中表達和隱藏自己的方式。這件藝術品深入探討存在於數字平台上的自我的神秘本質,邀請觀眾反思身份的本質,以及我們在社交媒體時代不斷變化的相互關係。
陳亮、郭天陽、詹雅淳
動畫及數碼藝術文學士 2023 年畢業生
3位動畫及數碼藝術文學士 2023 年畢業生為大家帶來動畫作品—《(Dis)tance》,距離不僅作為可用尺度衡量的物理存在,也可能是時間、溫度、對他人的預期與現實的距離。我們以八個可被分拆的片段,組成對焦慮一天的鬆散敘事。
動畫收集焦慮場景,反映城市生活中的距離帶給人的焦慮感。
李詩瑩、顧豈鳴、徐舒然、張心怡
動畫及數碼藝術文學士 2023 年畢業生
在此未來,有限變成無限,死亡轉變為永恆。然而,這種「烏托邦」是否人類的終極目標?
是次展出的VR 體驗作品《數碼不朽》展示出一個想像的未來,挑戰我們對存在的理解,促使我們質疑對追求生活、死亡和永恆意識的觀念。
《數碼不朽》既是對潛在數字永恆的探索,也是對人類渴望永生無時無刻的提醒。
Comments